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目錄 第一(yi)章 基本規定(ding)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節 民(min)事權利能力(li)和民(min)事行(xing)為能力(li) 第二節 監護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四節 個體工(gong)商(shang)戶和農村承包(bao)經營(ying)戶 第三章 法人 第一(yi)節 一(yi)般規定 第二節 營利法人 第三(san)節(jie) 非(fei)營利法人 第四節 特(te)別(bie)法人 第四章 非法人組(zu)織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六章 民事法(fa)律(lv)行(xing)為 第(di)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意思表示 第三節 民(min)事法律(lv)行(xing)為的效力 第四節 民(min)事法律行為(wei)的附條件和附期限 第七章 代理 第(di)一節 一般規(gui)定(ding) 第二節 委托代理 第三節 代(dai)理終止 第八章 民(min)事(shi)責任 第(di)九章 訴(su)訟時效 第十章 期(qi)間計算 第十一章 附則 第一章(zhang) 基本規定 第一條(tiao) 為了保(bao)護(hu)民事主體的合(he)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hu)社會(hui)(hui)和經(jing)濟秩序,適(shi)應中國(guo)特(te)色社會(hui)(hui)主義發展(zhan)要求,弘揚社會(hui)(hui)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ben)法。 第(di)二條(tiao) 民法調整平等(deng)主體的自(zi)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guan)系(xi)和財產關(guan)系(xi)。 第三條(tiao)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li)、財產權利(li)以及(ji)其(qi)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zu)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di)四條 民(min)事主體在民(min)事活動中的法律(lv)地位一律(lv)平等。 第(di)五條(tiao) 民事(shi)主(zhu)體從事(shi)民事(shi)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yuan)則(ze),按(an)照自己的意(yi)思設立、變更、終(zhong)止民事(shi)法律關系。 第六條(tiao) 民(min)事主體從事民(min)事活動,應當遵循公(gong)平(ping)原(yuan)則(ze),合理確定各(ge)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min)(min)事主體從事民(min)(min)事活動(dong),應當(dang)遵循(xun)誠信(xin)原則,秉(bing)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di)八條 民(min)事(shi)主體從事(shi)民(min)事(shi)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gong)序(xu)良俗。 第(di)九條 民(min)事(shi)(shi)主體從事(shi)(shi)民(min)事(shi)(shi)活(huo)動,應當有(you)利于節約資源、保護(hu)生態環境。 第十條(tiao)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yi)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xi)慣,但是不得違背(bei)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 其他(ta)法律對(dui)民事關系有特別規(gui)定的(de),依照(zhao)其規(gui)定。 第十二(er)條 中華人(ren)民共(gong)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dong),適用(yong)中華人(ren)民共(gong)和國法律。法律另有(you)規(gui)定(ding)的,依(yi)照(zhao)其規(gui)定(ding)。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yi)節 民事權利能(neng)(neng)力和民事行為能(neng)(neng)力 第十三條 自然(ran)人從(cong)出生時(shi)起到死(si)亡時(shi)止,具有民(min)事(shi)權(quan)利(li)能力,依(yi)法享有民(min)事(shi)權(quan)利(li),承(cheng)擔民(min)事(shi)義務。 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shi)權利能(neng)力(li)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tiao) 自然(ran)人(ren)的(de)(de)(de)出生時(shi)間(jian)(jian)(jian)(jian)和死亡時(shi)間(jian)(jian)(jian)(jian),以(yi)(yi)(yi)出生證(zheng)(zheng)明(ming)(ming)、死亡證(zheng)(zheng)明(ming)(ming)記(ji)(ji)載的(de)(de)(de)時(shi)間(jian)(jian)(jian)(jian)為(wei)準;沒有(you)(you)出生證(zheng)(zheng)明(ming)(ming)、死亡證(zheng)(zheng)明(ming)(ming)的(de)(de)(de),以(yi)(yi)(yi)戶籍登記(ji)(ji)或者其(qi)(qi)他有(you)(you)效身份登記(ji)(ji)記(ji)(ji)載的(de)(de)(de)時(shi)間(jian)(jian)(jian)(jian)為(wei)準。有(you)(you)其(qi)(qi)他證(zheng)(zheng)據(ju)足(zu)以(yi)(yi)(yi)推翻以(yi)(yi)(yi)上記(ji)(ji)載時(shi)間(jian)(jian)(jian)(jian)的(de)(de)(de),以(yi)(yi)(yi)該證(zheng)(zheng)據(ju)證(zheng)(zheng)明(ming)(ming)的(de)(de)(de)時(shi)間(jian)(jian)(jian)(jian)為(wei)準。 第(di)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wei)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shi)為(wei)死體(ti)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shi)不(bu)存在。 第十(shi)七條(tiao) 十(shi)八周歲以上的自(zi)然(ran)人(ren)為成(cheng)年(nian)人(ren)。不滿(man)十(shi)八周歲的自(zi)然(ran)人(ren)為未成(cheng)年(nian)人(ren)。 第十八條 成年人(ren)為(wei)完全民事行為(wei)能力人(ren),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wei)。 十六周歲(sui)以(yi)上的(de)未成年人(ren),以(yi)自己的(de)勞動收入為主要(yao)生活來源的(de),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li)人(ren)。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wei)限制民事行(xing)為(wei)能力人,實施民事法(fa)律行(xing)為(wei)由其法(fa)定代(dai)理人代(dai)理或(huo)者(zhe)經其法(fa)定代(dai)理人同意、追(zhui)認,但是可(ke)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fa)律行(xing)為(wei)或(huo)者(zhe)與其年齡(ling)、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fa)律行(xing)為(wei)。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cheng)年人(ren)為無民事(shi)行為能力人(ren),由(you)其法定代理(li)人(ren)代理(li)實施民事(shi)法律行為。 第(di)二(er)十一條 不(bu)能辨認自己行為(wei)的(de)成年(nian)人為(wei)無民(min)事行為(wei)能力人,由(you)其法定代理(li)人代理(li)實施(shi)民(min)事法律行為(wei)。 八周歲以上的未(wei)成年(nian)人不(bu)能(neng)辨認自己行為(wei)的,適(shi)用前款規定。 第(di)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quan)辨認自己(ji)行(xing)為(wei)(wei)的(de)成年人為(wei)(wei)限制民事(shi)行(xing)為(wei)(wei)能力人,實施(shi)(shi)民事(shi)法(fa)(fa)(fa)律(lv)行(xing)為(wei)(wei)由(you)其法(fa)(fa)(fa)定代(dai)理(li)(li)人代(dai)理(li)(li)或者(zhe)經其法(fa)(fa)(fa)定代(dai)理(li)(li)人同意、追認,但(dan)是(shi)可以獨立實施(shi)(shi)純獲利(li)益的(de)民事(shi)法(fa)(fa)(fa)律(lv)行(xing)為(wei)(wei)或者(zhe)與其智力、精神(shen)健康狀況(kuang)相適(shi)應的(de)民事(shi)法(fa)(fa)(fa)律(lv)行(xing)為(wei)(wei)。 第(di)二十三條 無民事(shi)行(xing)為能力人(ren)(ren)、限制民事(shi)行(xing)為能力人(ren)(ren)的監(jian)護人(ren)(ren)是其法定代理人(ren)(ren)。 第二十四條 不能(neng)辨認或者(zhe)不能(neng)完全辨認自己行為(wei)(wei)的(de)成年人(ren)(ren),其利(li)害(hai)關(guan)系人(ren)(ren)或者(zhe)有關(guan)組織,可以(yi)向人(ren)(ren)民法院申(shen)請認定(ding)該成年人(ren)(ren)為(wei)(wei)無民事行為(wei)(wei)能(neng)力人(ren)(ren)或者(zhe)限制民事行為(wei)(wei)能(neng)力人(ren)(ren)。 被(bei)人(ren)民(min)(min)(min)法(fa)院認(ren)(ren)定為(wei)無民(min)(min)(min)事(shi)行為(wei)能(neng)力人(ren)或者限制民(min)(min)(min)事(shi)行為(wei)能(neng)力人(ren)的(de),經本人(ren)、利害關系人(ren)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ren)民(min)(min)(min)法(fa)院可以根據其智(zhi)力、精(jing)神健康恢復的(de)狀況,認(ren)(ren)定該成年(nian)人(ren)恢復為(wei)限制民(min)(min)(min)事(shi)行為(wei)能(neng)力人(ren)或者完全民(min)(min)(min)事(shi)行為(wei)能(neng)力人(ren)。 本條規定的有關(guan)組織包括(kuo):居民(min)委(wei)員(yuan)會、村民(min)委(wei)員(yuan)會、學校、醫療機(ji)構、婦女聯合(he)會、殘疾人聯合(he)會、依(yi)法設立的老(lao)年人組織、民(min)政部門等。 第二(er)十(shi)五條(tiao) 自然人(ren)以戶籍(ji)登記(ji)或者其他有效身(shen)份登記(ji)記(ji)載的居(ju)所(suo)(suo)(suo)為住(zhu)所(suo)(suo)(suo);經常(chang)居(ju)所(suo)(suo)(suo)與住(zhu)所(suo)(suo)(suo)不一致的,經常(chang)居(ju)所(suo)(suo)(suo)視為住(zhu)所(suo)(suo)(suo)。 第二節 監護 第二十六條 父母(mu)對未(wei)成年子女(nv)負有撫養(yang)、教育(yu)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nian)子(zi)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zhu)和保護的義(yi)務。 第二十七條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hu)人。 未成年人(ren)的父母已經死亡或(huo)者沒(mei)有(you)監護能(neng)(neng)力的,由下列有(you)監護能(neng)(neng)力的人(ren)按順序擔(dan)任監護人(ren): (一(yi))祖父母(mu)、外祖父母(mu); (二)兄、姐; (三)其他(ta)愿意擔任(ren)監護(hu)人(ren)的個人(ren)或者組織,但是(shi)須經(jing)未成(cheng)年人(ren)住所地的居(ju)民委員(yuan)會(hui)、村民委員(yuan)會(hui)或者民政部門同(tong)意。 第二十八條 無民(min)事行為(wei)能(neng)力(li)(li)或者限制(zhi)民(min)事行為(wei)能(neng)力(li)(li)的成年人(ren),由(you)下列有監(jian)護(hu)(hu)能(neng)力(li)(li)的人(ren)按順(shun)序擔任監(jian)護(hu)(hu)人(ren):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ta)近親(qin)屬; (四(si))其他(ta)愿意(yi)擔任監護人的個(ge)人或者(zhe)組(zu)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yuan)(yuan)會(hui)、村民委員(yuan)(yuan)會(hui)或者(zhe)民政部門同意(yi)。 第二十九條 被監護人(ren)的父母(mu)擔任監護人(ren)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ren)。 第三十條(tiao) 依(yi)法具(ju)有監(jian)護(hu)(hu)資格(ge)的人(ren)(ren)之(zhi)間可以(yi)協議(yi)確定監(jian)護(hu)(hu)人(ren)(ren)。協議(yi)確定監(jian)護(hu)(hu)人(ren)(ren)應當尊重(zhong)被監(jian)護(hu)(hu)人(ren)(ren)的真實意(yi)愿。 第三十(shi)一條 對監(jian)護(hu)人(ren)(ren)(ren)的確(que)定(ding)(ding)有(you)爭(zheng)議的,由被監(jian)護(hu)人(ren)(ren)(ren)住所地的居民(min)委員會、村民(min)委員會或者(zhe)民(min)政部門指定(ding)(ding)監(jian)護(hu)人(ren)(ren)(ren),有(you)關(guan)當事人(ren)(ren)(ren)對指定(ding)(ding)不服的,可(ke)以向人(ren)(ren)(ren)民(min)法院申請指定(ding)(ding)監(jian)護(hu)人(ren)(ren)(ren);有(you)關(guan)當事人(ren)(ren)(ren)也可(ke)以直接向人(ren)(ren)(ren)民(min)法院申請指定(ding)(ding)監(jian)護(hu)人(ren)(ren)(ren)。 居民(min)(min)(min)委(wei)員會(hui)、村民(min)(min)(min)委(wei)員會(hui)、民(min)(min)(min)政部門或(huo)者人(ren)(ren)民(min)(min)(min)法(fa)院應(ying)當尊重被監(jian)(jian)護(hu)人(ren)(ren)的真實意愿,按(an)照最有利于被監(jian)(jian)護(hu)人(ren)(ren)的原則在(zai)依法(fa)具有監(jian)(jian)護(hu)資(zi)格的人(ren)(ren)中指定監(jian)(jian)護(hu)人(ren)(ren)。 依(yi)照本條第一(yi)款規(gui)定(ding)指定(ding)監護(hu)(hu)人(ren)前,被(bei)監護(hu)(hu)人(ren)的(de)人(ren)身權利(li)、財產權利(li)以(yi)及其他合法(fa)權益(yi)處于無人(ren)保(bao)護(hu)(hu)狀態的(de),由被(bei)監護(hu)(hu)人(ren)住所(suo)地的(de)居民委員會(hui)、村民委員會(hui)、法(fa)律規(gui)定(ding)的(de)有關組(zu)織或者民政(zheng)部門擔任臨(lin)時(shi)監護(hu)(hu)人(ren)。 監護人(ren)(ren)被(bei)指(zhi)定后,不得擅(shan)自變更(geng);擅(shan)自變更(geng)的(de),不免(mian)除(chu)被(bei)指(zhi)定的(de)監護人(ren)(ren)的(de)責任。 第(di)三(san)十二(er)條(tiao) 沒(mei)有依法具(ju)有監護(hu)資格的(de)(de)人的(de)(de),監護(hu)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ke)以由具(ju)備履行監護(hu)職(zhi)責條(tiao)件的(de)(de)被(bei)監護(hu)人住所地的(de)(de)居(ju)民委員會、村(cun)民委員會擔任。 第三十三條 具有完全民事(shi)行為(wei)能力的(de)(de)成年(nian)人(ren),可以(yi)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yi)擔任監護(hu)(hu)人(ren)的(de)(de)個人(ren)或者(zhe)組織(zhi)事(shi)先協商,以(yi)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de)(de)監護(hu)(hu)人(ren)。協商確定的(de)(de)監護(hu)(hu)人(ren)在(zai)該(gai)成年(nian)人(ren)喪(sang)失或者(zhe)部分喪(sang)失民事(shi)行為(wei)能力時,履行監護(hu)(hu)職責(ze)。 第三十四條(tiao) 監(jian)護(hu)(hu)人的(de)職責是代(dai)理被監(jian)護(hu)(hu)人實施民事法律(lv)行(xing)為,保護(hu)(hu)被監(jian)護(hu)(hu)人的(de)人身權利、財產(chan)權利以及其他合(he)法權益等。 監護(hu)人依法履行監護(hu)職責產生的權利(li),受法律保護(hu)。 監(jian)護人(ren)不履(lv)行監(jian)護職責或(huo)者侵(qin)害被監(jian)護人(ren)合法(fa)權益的,應當承擔法(fa)律(lv)責任。 第三十五條 監護(hu)人(ren)應當按(an)照最有利于被(bei)監護(hu)人(ren)的原(yuan)則履行監護(hu)職責。監護(hu)人(ren)除為維護(hu)被(bei)監護(hu)人(ren)利益外,不得(de)處(chu)分被(bei)監護(hu)人(ren)的財(cai)產。 未成年人(ren)(ren)的(de)監(jian)護人(ren)(ren)履行(xing)監(jian)護職(zhi)責,在作出與被監(jian)護人(ren)(ren)利(li)益有關的(de)決定(ding)時,應當根據被監(jian)護人(ren)(ren)的(de)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jian)護人(ren)(ren)的(de)真實意愿。 成年(nian)人(ren)(ren)的(de)(de)監(jian)(jian)護(hu)人(ren)(ren)履行(xing)監(jian)(jian)護(hu)職責,應當最大程(cheng)度地尊重(zhong)被監(jian)(jian)護(hu)人(ren)(ren)的(de)(de)真實意(yi)愿,保障(zhang)并協助被監(jian)(jian)護(hu)人(ren)(ren)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kang)狀況相適應的(de)(de)民事(shi)法(fa)律行(xing)為(wei)。對被監(jian)(jian)護(hu)人(ren)(ren)有能力獨立處理(li)的(de)(de)事(shi)務,監(jian)(jian)護(hu)人(ren)(ren)不得干(gan)涉。 第(di)三十六(liu)條 監(jian)(jian)護人(ren)有(you)下列情形之一的,人(ren)民法(fa)院根據有(you)關個人(ren)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jian)(jian)護人(ren)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jian)(jian)護措(cuo)施,并(bing)按照(zhao)最有(you)利于被監(jian)(jian)護人(ren)的原則依(yi)法(fa)指定監(jian)(jian)護人(ren): (一)實(shi)施嚴重損害被(bei)監護人(ren)身心健康(kang)行為的; (二)怠于履行監(jian)護(hu)(hu)(hu)職責(ze),或(huo)者無法履行監(jian)護(hu)(hu)(hu)職責(ze)并(bing)且拒(ju)絕將(jiang)監(jian)護(hu)(hu)(hu)職責(ze)部分(fen)或(huo)者全部委(wei)托給他(ta)人,導(dao)致被監(jian)護(hu)(hu)(hu)人處于危困狀態的; (三)實施嚴重(zhong)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本(ben)條規定的有(you)關個人(ren)(ren)和組織(zhi)(zhi)包(bao)括:其他依法(fa)具有(you)監護資格的人(ren)(ren),居(ju)民(min)委員(yuan)會(hui)、村民(min)委員(yuan)會(hui)、學校、醫療(liao)機構、婦女聯合會(hui)、殘疾人(ren)(ren)聯合會(hui)、未成年人(ren)(ren)保(bao)護組織(zhi)(zhi)、依法(fa)設立(li)的老(lao)年人(ren)(ren)組織(zhi)(zhi)、民(min)政部門等。 前款規(gui)定的(de)個人(ren)和民(min)政部門(men)以外(wai)的(de)組織未及時向(xiang)人(ren)民(min)法(fa)院(yuan)申(shen)請(qing)撤銷(xiao)監護(hu)人(ren)資格的(de),民(min)政部門(men)應(ying)當向(xiang)人(ren)民(min)法(fa)院(yuan)申(shen)請(qing)。 第(di)三十七條 依(yi)法負擔被監(jian)護人撫養費(fei)、贍養費(fei)、扶養費(fei)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min)法院撤銷監(jian)護人資格后,應當(dang)繼(ji)續履行(xing)負擔的義務(wu)。 第三十八條 被(bei)(bei)監(jian)(jian)護(hu)(hu)(hu)人(ren)(ren)的(de)父母或者子女被(bei)(bei)人(ren)(ren)民(min)法院(yuan)撤銷(xiao)監(jian)(jian)護(hu)(hu)(hu)人(ren)(ren)資格后,除對被(bei)(bei)監(jian)(jian)護(hu)(hu)(hu)人(ren)(ren)實(shi)施故意犯罪的(de)外,確有悔改表(biao)現的(de),經(jing)其申請,人(ren)(ren)民(min)法院(yuan)可以在尊(zun)重(zhong)被(bei)(bei)監(jian)(jian)護(hu)(hu)(hu)人(ren)(ren)真實(shi)意愿的(de)前(qian)提下,視(shi)情況恢復其監(jian)(jian)護(hu)(hu)(hu)人(ren)(ren)資格,人(ren)(ren)民(min)法院(yuan)指定的(de)監(jian)(jian)護(hu)(hu)(hu)人(ren)(ren)與被(bei)(bei)監(jian)(jian)護(hu)(hu)(hu)人(ren)(ren)的(de)監(jian)(jian)護(hu)(hu)(hu)關系同時終止。 第(di)三十九(jiu)條(tiao)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監(jian)護關系終止: (一)被監護人取得或者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監護(hu)人喪失監護(hu)能(neng)力; (三)被監護人(ren)或(huo)者(zhe)監護人(ren)死亡; (四)人民法院認定監護關系終止的其他情形。 監護關系(xi)終止后,被(bei)監護人仍(reng)然需要監護的(de),應當依法另行確定(ding)監護人。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di)四十條 自(zi)然(ran)(ran)人(ren)下落(luo)不明滿二年的(de),利害關系人(ren)可以向人(ren)民法(fa)院申(shen)請宣告該自(zi)然(ran)(ran)人(ren)為失蹤人(ren)。 第四(si)十一條 自(zi)(zi)然人下(xia)落不(bu)(bu)明的(de)時間從其(qi)失去音訊(xun)之日起計(ji)算。戰爭期間下(xia)落不(bu)(bu)明的(de),下(xia)落不(bu)(bu)明的(de)時間自(zi)(zi)戰爭結束之日或者(zhe)有(you)關(guan)機關(guan)確定的(de)下(xia)落不(bu)(bu)明之日起計(ji)算。 第四(si)十二條 失蹤(zong)人的財產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huo)者(zhe)其他(ta)愿意擔(dan)任(ren)財產代管(guan)人的人代管(guan)。 代(dai)(dai)(dai)管(guan)(guan)有(you)爭議,沒有(you)前款規定(ding)的(de)人(ren)(ren)(ren),或者前款規定(ding)的(de)人(ren)(ren)(ren)無代(dai)(dai)(dai)管(guan)(guan)能力的(de),由人(ren)(ren)(ren)民(min)法院指定(ding)的(de)人(ren)(ren)(ren)代(dai)(dai)(dai)管(guan)(guan)。 第四(si)十三條 財產(chan)代管(guan)人應(ying)當妥善管(guan)理失蹤人的財產(chan),維護其(qi)財產(chan)權益。 失(shi)蹤人所欠稅(shui)款、債務(wu)和應付的(de)其他費(fei)用,由財(cai)產(chan)代(dai)管人從(cong)失(shi)蹤人的(de)財(cai)產(chan)中支付。 財(cai)產代(dai)管人因(yin)故意(yi)或者重大(da)過失造(zao)成失蹤人財(cai)產損失的,應(ying)當承擔賠償(chang)責任。 第四十四條 財(cai)產(chan)代(dai)(dai)管(guan)人(ren)不履行代(dai)(dai)管(guan)職(zhi)責、侵害(hai)失蹤(zong)人(ren)財(cai)產(chan)權(quan)益或者(zhe)喪失代(dai)(dai)管(guan)能力的,失蹤(zong)人(ren)的利害(hai)關系人(ren)可(ke)以(yi)向人(ren)民(min)法院申(shen)請變更財(cai)產(chan)代(dai)(dai)管(guan)人(ren)。 財產(chan)代管人(ren)有正當(dang)理由(you)的,可以(yi)向人(ren)民法(fa)院(yuan)申請變更財產(chan)代管人(ren)。 人(ren)(ren)民法院變(bian)更財產(chan)(chan)代(dai)(dai)管人(ren)(ren)的(de),變(bian)更后的(de)財產(chan)(chan)代(dai)(dai)管人(ren)(ren)有權要求原財產(chan)(chan)代(dai)(dai)管人(ren)(ren)及時移(yi)交有關財產(chan)(chan)并報告財產(chan)(chan)代(dai)(dai)管情況。 第四十(shi)五條 失(shi)蹤(zong)人重(zhong)新出(chu)現,經本(ben)人或者(zhe)利害關系人申請(qing),人民法(fa)院應當(dang)撤銷失(shi)蹤(zong)宣告。 失蹤人重(zhong)新(xin)出現(xian),有權要求財(cai)產代管人及時(shi)移交(jiao)有關財(cai)產并報告財(cai)產代管情況。 第四十六條 自然人(ren)有(you)下列情(qing)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ren)可(ke)以向人(ren)民(min)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ren)死亡: (一(yi))下(xia)落不明滿(man)四(si)年; (二(er))因意(yi)外事(shi)件,下(xia)落(luo)不明滿(man)二(er)年。 因(yin)意外事件(jian)下(xia)落(luo)不(bu)明,經有(you)關機(ji)關證明該(gai)自(zi)然人不(bu)可(ke)能生(sheng)存的,申請宣告死亡不(bu)受(shou)二年時間的限制。 第四十七(qi)條 對同(tong)一自然人(ren),有的(de)(de)利(li)害(hai)關(guan)系人(ren)申(shen)請(qing)宣(xuan)告(gao)(gao)死(si)亡(wang),有的(de)(de)利(li)害(hai)關(guan)系人(ren)申(shen)請(qing)宣(xuan)告(gao)(gao)失蹤(zong),符(fu)合本(ben)法規定的(de)(de)宣(xuan)告(gao)(gao)死(si)亡(wang)條件的(de)(de),人(ren)民法院應當(dang)宣(xuan)告(gao)(gao)死(si)亡(wang)。 第四(si)十八條 被(bei)宣告(gao)死亡的人(ren),人(ren)民法院宣告(gao)死亡的判決作出之(zhi)日視(shi)為(wei)(wei)其死亡的日期(qi);因(yin)意(yi)外事件(jian)下落不明(ming)宣告(gao)死亡的,意(yi)外事件(jian)發生之(zhi)日視(shi)為(wei)(wei)其死亡的日期(qi)。 第四十九條 自然(ran)人被宣告(gao)死(si)亡(wang)但是并未死(si)亡(wang)的(de)(de),不(bu)影響該自然(ran)人在被宣告(gao)死(si)亡(wang)期間實施的(de)(de)民事法律行為的(de)(de)效力(li)。 第(di)五(wu)十條 被(bei)宣(xuan)告死亡的(de)人(ren)(ren)重(zhong)新出(chu)現,經本人(ren)(ren)或(huo)者(zhe)利害關(guan)系(xi)人(ren)(ren)申請,人(ren)(ren)民法(fa)院應當撤銷死亡宣(xuan)告。 第五(wu)十一(yi)條 被宣(xuan)告(gao)死亡(wang)(wang)的人(ren)的婚姻關系,自死亡(wang)(wang)宣(xuan)告(gao)之日起消滅(mie)。死亡(wang)(wang)宣(xuan)告(gao)被撤銷(xiao)的,婚姻關系自撤銷(xiao)死亡(wang)(wang)宣(xuan)告(gao)之日起自行恢(hui)復,但是其(qi)配偶再婚或者(zhe)向婚姻登記機關書面聲明不愿意(yi)恢(hui)復的除外。 第五十二條 被(bei)宣告(gao)死亡(wang)的人在被(bei)宣告(gao)死亡(wang)期間,其子女被(bei)他人依法收養(yang)的,在死亡(wang)宣告(gao)被(bei)撤銷后,不得(de)以未經本人同意為由主張收養(yang)關系無效。 第(di)五十三條 被撤(che)銷死亡(wang)宣告(gao)的人有權(quan)請(qing)求依照繼承法取得其財產的民事主體返(fan)還(huan)(huan)財產。無法返(fan)還(huan)(huan)的,應當給予適(shi)當補(bu)償。 利害關系人隱瞞(man)真實情況,致使他人被宣告死亡取(qu)得其(qi)財(cai)產的,除應當返還(huan)財(cai)產外(wai),還(huan)應當對由此造成的損失承擔(dan)賠償責(ze)任。 第四節 個體(ti)工商戶和(he)農村承包經營(ying)戶 第五(wu)十四條 自然(ran)人(ren)從事工(gong)商業經(jing)營(ying),經(jing)依法登(deng)記,為個(ge)體工(gong)商戶(hu)。個(ge)體工(gong)商戶(hu)可以起字號。 第五十(shi)五條 農(nong)村集體(ti)經(jing)濟組織的成員(yuan),依法取得農(nong)村土地承(cheng)(cheng)包經(jing)營(ying)權,從事家庭承(cheng)(cheng)包經(jing)營(ying)的,為(wei)農(nong)村承(cheng)(cheng)包經(jing)營(ying)戶。 第五十六條 個體(ti)工商戶的(de)(de)債務,個人(ren)(ren)經(jing)營的(de)(de),以(yi)(yi)個人(ren)(ren)財產(chan)(chan)承(cheng)擔(dan);家庭經(jing)營的(de)(de),以(yi)(yi)家庭財產(chan)(chan)承(cheng)擔(dan);無法區分的(de)(de),以(yi)(yi)家庭財產(chan)(chan)承(cheng)擔(dan)。 農村承(cheng)包經(jing)營戶的(de)債務,以(yi)從(cong)事農村土地承(cheng)包經(jing)營的(de)農戶財產(chan)承(cheng)擔;事實上由農戶部(bu)分(fen)成(cheng)員經(jing)營的(de),以(yi)該部(bu)分(fen)成(cheng)員的(de)財產(chan)承(cheng)擔。 第三章 法人 第(di)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五十七(qi)條 法人是具有民(min)(min)事(shi)權利能力(li)和(he)(he)民(min)(min)事(shi)行(xing)為能力(li),依法獨立享(xiang)有民(min)(min)事(shi)權利和(he)(he)承(cheng)擔民(min)(min)事(shi)義務的組織。 第五十(shi)八條(tiao) 法人應當依法成(cheng)立(li)。 法人應當有自(zi)己的名稱(cheng)、組織機(ji)構、住所、財產或者經費。法人成立的具體(ti)條(tiao)件(jian)和(he)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設立法人,法律(lv)、行政法規(gui)規(gui)定(ding)須經有關(guan)機(ji)關(guan)批(pi)準的,依照其規(gui)定(ding)。 第五十九(jiu)條(tiao) 法(fa)(fa)人的(de)民(min)事權利(li)能力(li)和民(min)事行為能力(li),從(cong)法(fa)(fa)人成立時產(chan)生(sheng),到法(fa)(fa)人終止時消滅。 第六十條 法人(ren)以其全部(bu)財產獨(du)立承(cheng)擔民事責任(ren)。 第(di)六十一條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ren)(ren)章程的(de)(de)規定(ding),代表法人(ren)(ren)從事民(min)事活動的(de)(de)負(fu)責人(ren)(ren),為法人(ren)(ren)的(de)(de)法定(ding)代表人(ren)(ren)。 法(fa)(fa)定(ding)代表人以(yi)法(fa)(fa)人名義(yi)從(cong)事的民事活動,其法(fa)(fa)律(lv)后果由法(fa)(fa)人承受。 法人(ren)章程或者法人(ren)權力(li)機構對(dui)法定代表人(ren)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dui)抗(kang)善意(yi)相對(dui)人(ren)。 第六十(shi)二(er)條 法定代(dai)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sun)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shi)責(ze)任(ren)。 法(fa)人承(cheng)擔(dan)民事(shi)責任(ren)后,依照(zhao)法(fa)律或者法(fa)人章程(cheng)的規定,可以向(xiang)有過(guo)錯的法(fa)定代表人追償(chang)。 第(di)六十三條(tiao) 法人以其(qi)主要(yao)辦事機構所在(zai)地為(wei)住所。依法需要(yao)辦理法人登(deng)記(ji)的,應當將主要(yao)辦事機構所在(zai)地登(deng)記(ji)為(wei)住所。 第六十四條 法人(ren)存續期間登記(ji)事項發(fa)生變化的,應當依法向登記(ji)機關申請變更登記(ji)。 第六十五條 法(fa)人的(de)實際情況(kuang)與登記的(de)事(shi)項不(bu)一致的(de),不(bu)得對(dui)抗善意相(xiang)對(dui)人。 第六十六條 登(deng)記(ji)機關應當依法及時公(gong)示法人(ren)登(deng)記(ji)的有關信(xin)息。 第六十七條 法人合并的(de),其權利和義(yi)務由合并后的(de)法人享有和承擔。 法(fa)人(ren)分立的,其權(quan)(quan)利和(he)義(yi)務由(you)分立后的法(fa)人(ren)享(xiang)有(you)連(lian)帶(dai)(dai)債權(quan)(quan),承擔連(lian)帶(dai)(dai)債務,但是債權(quan)(quan)人(ren)和(he)債務人(ren)另有(you)約(yue)定(ding)的除外。 第六十(shi)八(ba)條(tiao) 有下(xia)列原因之(zhi)一(yi)并(bing)依法(fa)完(wan)成清(qing)算、注(zhu)銷登記的,法(fa)人終止: (一)法人(ren)解散(san); (二)法人被宣告破(po)產; (三)法律(lv)規定的其他原(yuan)因(yin)。 法人終(zhong)止,法律(lv)、行政法規規定(ding)須經有關(guan)(guan)機(ji)關(guan)(guan)批準的,依(yi)照(zhao)其規定(ding)。 第六十(shi)九條 有(you)下列(lie)情形之(zhi)一的,法人解散: (一)法(fa)人章程(cheng)規定的(de)(de)存續期間屆滿或者法(fa)人章程(cheng)規定的(de)(de)其(qi)他(ta)解散事由出現; (二)法人(ren)的(de)權力(li)機構決(jue)議解散; (三)因法人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si))法人依法被吊銷營業(ye)執照、登(deng)記證書,被責令(ling)關閉或者被撤(che)銷; (五)法(fa)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di)七十條 法人解散的(de),除合(he)并或者分立的(de)情形外(wai),清(qing)算(suan)義務人應(ying)當(dang)及(ji)時組成(cheng)清(qing)算(suan)組進(jin)行清(qing)算(suan)。 法(fa)人(ren)的(de)(de)(de)董事、理事等執行(xing)機(ji)構或(huo)者決策機(ji)構的(de)(de)(de)成員為清算義(yi)務人(ren)。法(fa)律、行(xing)政(zheng)法(fa)規另(ling)有(you)規定(ding)的(de)(de)(de),依照其規定(ding)。 清(qing)算(suan)義(yi)務(wu)人(ren)(ren)未(wei)及時(shi)履行清(qing)算(suan)義(yi)務(wu),造成(cheng)損害的(de),應當承擔(dan)民(min)事責任;主管機關或(huo)者利(li)害關系人(ren)(ren)可以申(shen)請(qing)人(ren)(ren)民(min)法(fa)院指定有關人(ren)(ren)員組(zu)成(cheng)清(qing)算(suan)組(zu)進(jin)行清(qing)算(suan)。 第七十一(yi)條 法(fa)人的(de)清(qing)算(suan)程序和清(qing)算(suan)組職(zhi)權,依照(zhao)有(you)關法(fa)律的(de)規定;沒有(you)規定的(de),參(can)照(zhao)適用公司法(fa)的(de)有(you)關規定。 第七十二條 清算期間法人存續,但(dan)是不得從事(shi)與清算無(wu)關的活動。 法人清算后的(de)剩余財產,根據法人章程的(de)規定或者法人權力機構的(de)決議處理。法律另有規定的(de),依(yi)照(zhao)其規定。 清算結束并完(wan)成法(fa)(fa)(fa)人注銷登記(ji)時,法(fa)(fa)(fa)人終止;依法(fa)(fa)(fa)不需要辦理法(fa)(fa)(fa)人登記(ji)的,清算結束時,法(fa)(fa)(fa)人終止。 第七十三條 法(fa)(fa)人被宣(xuan)告(gao)破產(chan)的,依法(fa)(fa)進行破產(chan)清算并完(wan)成(cheng)法(fa)(fa)人注銷登(deng)記(ji)時,法(fa)(fa)人終止。 第七(qi)十四條 法人可以依法設立分(fen)支機構。法律、行政法規(gui)(gui)規(gui)(gui)定分(fen)支機構應當登記的,依照其規(gui)(gui)定。 分(fen)支機構以自己的(de)名義從(cong)事(shi)民事(shi)活動,產生的(de)民事(shi)責任由法(fa)(fa)人承(cheng)(cheng)擔(dan);也可以先以該分(fen)支機構管理的(de)財產承(cheng)(cheng)擔(dan),不足以承(cheng)(cheng)擔(dan)的(de),由法(fa)(fa)人承(cheng)(cheng)擔(dan)。 第七十(shi)五條 設(she)(she)立人(ren)(ren)為設(she)(she)立法(fa)人(ren)(ren)從事(shi)的民事(shi)活動,其法(fa)律后果(guo)由(you)法(fa)人(ren)(ren)承(cheng)受(shou);法(fa)人(ren)(ren)未成立的,其法(fa)律后果(guo)由(you)設(she)(she)立人(ren)(ren)承(cheng)受(shou),設(she)(she)立人(ren)(ren)為二人(ren)(ren)以(yi)上的,享有(you)連帶債權(quan),承(cheng)擔連帶債務(wu)。 設(she)(she)立人(ren)為設(she)(she)立法(fa)人(ren)以自己(ji)的(de)名義(yi)從事民(min)事活動產生的(de)民(min)事責任,第(di)三人(ren)有權選擇(ze)請求(qiu)法(fa)人(ren)或者(zhe)設(she)(she)立人(ren)承擔。 第(di)二節 營利法(fa)人 第七(qi)十六條(tiao) 以(yi)取得利(li)潤并分配給股東等出資(zi)人(ren)為目(mu)的(de)成立的(de)法人(ren),為營利(li)法人(ren)。 營利法(fa)人包括有(you)(you)限責任公司、股份有(you)(you)限公司和其他企業法(fa)人等。 第七十(shi)七條 營利法(fa)(fa)人經依法(fa)(fa)登(deng)記成立。 第七十八條 依法設立的(de)營利法人(ren),由(you)登記(ji)機(ji)關(guan)發(fa)給營利法人(ren)營業(ye)執照。營業(ye)執照簽發(fa)日(ri)期(qi)為(wei)營利法人(ren)的(de)成立日(ri)期(qi)。 第七(qi)十九條 設立營利(li)法人應(ying)當依(yi)法制定法人章程。 第(di)八(ba)十(shi)條 營利法人應當設權(quan)力機構(gou)。 權(quan)力(li)機構(gou)(gou)行使修改法人章程,選舉或者更換(huan)執(zhi)行機構(gou)(gou)、監督(du)機構(gou)(gou)成員,以及(ji)法人章程規定的其(qi)他職權(quan)。 第(di)八(ba)十(shi)一(yi)條 營利法人應當(dang)設(she)執行機構。 執(zhi)行機構(gou)(gou)行使召(zhao)集權(quan)力機構(gou)(gou)會議(yi),決定(ding)(ding)法(fa)人(ren)的(de)經營(ying)計(ji)劃和投資方(fang)案,決定(ding)(ding)法(fa)人(ren)內部管理機構(gou)(gou)的(de)設置(zhi),以及法(fa)人(ren)章程規定(ding)(ding)的(de)其他(ta)職權(quan)。 執(zhi)(zhi)行機構(gou)為董事(shi)(shi)(shi)會或者執(zhi)(zhi)行董事(shi)(shi)(shi)的,董事(shi)(shi)(shi)長(chang)、執(zhi)(zhi)行董事(shi)(shi)(shi)或者經理按照法人(ren)章程(cheng)(cheng)的規定擔任法定代表(biao)人(ren);未設董事(shi)(shi)(shi)會或者執(zhi)(zhi)行董事(shi)(shi)(shi)的,法人(ren)章程(cheng)(cheng)規定的主要(yao)負責人(ren)為其(qi)執(zhi)(zhi)行機構(gou)和法定代表(biao)人(ren)。 第(di)八十二(er)條 營(ying)利法(fa)人(ren)設監(jian)事會或者監(jian)事等監(jian)督(du)機構(gou)的,監(jian)督(du)機構(gou)依法(fa)行(xing)使檢查法(fa)人(ren)財(cai)務(wu),監(jian)督(du)執行(xing)機構(gou)成(cheng)員、高(gao)級管理人(ren)員執行(xing)法(fa)人(ren)職務(wu)的行(xing)為,以及(ji)法(fa)人(ren)章(zhang)程規定(ding)的其他(ta)職權。 第八十三(san)條(tiao) 營(ying)利法人(ren)的出資(zi)人(ren)不得濫用出資(zi)人(ren)權利損害法人(ren)或(huo)者其(qi)他(ta)出資(zi)人(ren)的利益(yi)。濫用出資(zi)人(ren)權利給法人(ren)或(huo)者其(qi)他(ta)出資(zi)人(ren)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ren)。 營利(li)法人(ren)(ren)的出資人(ren)(ren)不(bu)得濫用法人(ren)(ren)獨立地位(wei)和(he)出資人(ren)(ren)有限責任損(sun)(sun)害(hai)法人(ren)(ren)的債(zhai)權(quan)人(ren)(ren)利(li)益(yi)。濫用法人(ren)(ren)獨立地位(wei)和(he)出資人(ren)(ren)有限責任,逃避債(zhai)務(wu),嚴重損(sun)(sun)害(hai)法人(ren)(ren)的債(zhai)權(quan)人(ren)(ren)利(li)益(yi)的,應(ying)當對(dui)法人(ren)(ren)債(zhai)務(wu)承(cheng)擔連(lian)帶責任。 第八十(shi)四條(tiao) 營利(li)法(fa)人(ren)的控股出資人(ren)、實際(ji)控制人(ren)、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ren)員(yuan)不得利(li)用其關(guan)聯關(guan)系損害法(fa)人(ren)的利(li)益。利(li)用關(guan)聯關(guan)系給法(fa)人(ren)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ze)任(ren)。 第八十(shi)五條 營(ying)利(li)法(fa)人的權力(li)機構、執(zhi)行(xing)(xing)機構作出(chu)決議(yi)(yi)的會議(yi)(yi)召集程(cheng)序、表決方式違反(fan)法(fa)律(lv)(lv)、行(xing)(xing)政法(fa)規、法(fa)人章程(cheng),或者決議(yi)(yi)內容違反(fan)法(fa)人章程(cheng)的,營(ying)利(li)法(fa)人的出(chu)資人可以請求人民法(fa)院撤銷該(gai)決議(yi)(yi),但是營(ying)利(li)法(fa)人依據(ju)該(gai)決議(yi)(yi)與(yu)善(shan)意(yi)相對人形成的民事法(fa)律(lv)(lv)關系不受影響(xiang)。 第八十(shi)六條 營利法人從(cong)事經營活動,應(ying)當遵守商業(ye)道德,維(wei)護交易安全,接受政府和社(she)會的監督(du),承擔社(she)會責(ze)任。 第三(san)節 非營(ying)利法人 第(di)八(ba)十七(qi)條(tiao) 為公益(yi)目的(de)(de)或者(zhe)(zhe)其他(ta)非營利(li)目的(de)(de)成立,不向(xiang)出資(zi)人、設立人或者(zhe)(zhe)會(hui)員分配所取得(de)利(li)潤的(de)(de)法(fa)人,為非營利(li)法(fa)人。 非(fei)營(ying)利法(fa)人包(bao)括事業單(dan)位(wei)、社會(hui)團體、基金(jin)會(hui)、社會(hui)服務機(ji)構等。 第八(ba)十八(ba)條(tiao) 具備(bei)法(fa)(fa)人(ren)條(tiao)件(jian),為適應經濟社會發(fa)展需要(yao),提供公益服務設立的(de)事業(ye)單(dan)位(wei),經依法(fa)(fa)登(deng)記(ji)成立,取得事業(ye)單(dan)位(wei)法(fa)(fa)人(ren)資(zi)格(ge)(ge);依法(fa)(fa)不需要(yao)辦(ban)理法(fa)(fa)人(ren)登(deng)記(ji)的(de),從成立之日起,具有事業(ye)單(dan)位(wei)法(fa)(fa)人(ren)資(zi)格(ge)(ge)。 第(di)八(ba)十九(jiu)條 事(shi)業(ye)單位(wei)法人設理事(shi)會的,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理事(shi)會為其(qi)決策機構。事(shi)業(ye)單位(wei)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依照法律、行政(zheng)法規或者(zhe)法人章程的規定產生。 第九(jiu)十條 具(ju)備法人條件,基(ji)于(yu)會(hui)員共同意(yi)愿,為公益目的(de)或者會(hui)員共同利益等非營利目的(de)設立(li)(li)的(de)社會(hui)團體(ti),經依法登記成立(li)(li),取得社會(hui)團體(ti)法人資格;依法不(bu)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de),從成立(li)(li)之日起,具(ju)有(you)社會(hui)團體(ti)法人資格。 第九十(shi)一(yi)條 設立社會(hui)團體法(fa)人應當依法(fa)制定法(fa)人章(zhang)程。 社會(hui)團(tuan)體法人應當設會(hui)員大會(hui)或者會(hui)員代表(biao)大會(hui)等權力(li)機構。 社(she)會(hui)團體(ti)法(fa)(fa)人(ren)(ren)應當(dang)設理事(shi)(shi)會(hui)等執行(xing)機構。理事(shi)(shi)長(chang)或(huo)者會(hui)長(chang)等負責人(ren)(ren)按照法(fa)(fa)人(ren)(ren)章程的規定擔(dan)任法(fa)(fa)定代表人(ren)(ren)。 第(di)九(jiu)十(shi)二條(tiao) 具備法人(ren)條(tiao)件,為(wei)公益目的(de)以(yi)捐(juan)助財產設立的(de)基金會(hui)、社會(hui)服務機構等,經依法登記成立,取得捐(juan)助法人(ren)資格。 依(yi)法(fa)(fa)設立的(de)宗教(jiao)活動場(chang)(chang)所,具(ju)備(bei)法(fa)(fa)人條件的(de),可以申請法(fa)(fa)人登記(ji),取得捐助(zhu)法(fa)(fa)人資格。法(fa)(fa)律(lv)、行政(zheng)法(fa)(fa)規(gui)對宗教(jiao)活動場(chang)(chang)所有規(gui)定的(de),依(yi)照其規(gui)定。 第(di)九十三條 設立捐(juan)助法(fa)人應當依法(fa)制定(ding)法(fa)人章程。 捐助法(fa)人(ren)(ren)應當設(she)理(li)(li)事會、民主管理(li)(li)組織等(deng)決策(ce)機構,并設(she)執行機構。理(li)(li)事長等(deng)負責人(ren)(ren)按照法(fa)人(ren)(ren)章程的規定(ding)擔任法(fa)定(ding)代(dai)表人(ren)(ren)。 捐(juan)助法人應當(dang)設監(jian)事會等監(jian)督機(ji)構。 第九十四條 捐(juan)(juan)助(zhu)(zhu)人(ren)有權向捐(juan)(juan)助(zhu)(zhu)法人(ren)查詢捐(juan)(juan)助(zhu)(zhu)財(cai)產的使用、管理情況,并提出意見和建議,捐(juan)(juan)助(zhu)(zhu)法人(ren)應當(dang)及(ji)時、如實答復。 捐(juan)助法(fa)人(ren)的(de)決(jue)(jue)策機(ji)構(gou)、執(zhi)行機(ji)構(gou)或(huo)者法(fa)定(ding)代(dai)表人(ren)作出決(jue)(jue)定(ding)的(de)程序違(wei)反法(fa)律(lv)、行政(zheng)法(fa)規、法(fa)人(ren)章程,或(huo)者決(jue)(jue)定(ding)內容違(wei)反法(fa)人(ren)章程的(de),捐(juan)助人(ren)等利害關系(xi)人(ren)或(huo)者主管(guan)機(ji)關可以請求人(ren)民法(fa)院撤銷該決(jue)(jue)定(ding),但是捐(juan)助法(fa)人(ren)依據該決(jue)(jue)定(ding)與善(shan)意相對人(ren)形(xing)成的(de)民事法(fa)律(lv)關系(xi)不受(shou)影響。 第九十(shi)五條 為公益(yi)目(mu)的(de)(de)成立的(de)(de)非營(ying)利法(fa)人(ren)(ren)(ren)終止時,不(bu)得向(xiang)出資人(ren)(ren)(ren)、設立人(ren)(ren)(ren)或者會員分配(pei)剩余財(cai)產。剩余財(cai)產應當按照法(fa)人(ren)(ren)(ren)章程(cheng)的(de)(de)規定或者權力(li)機構的(de)(de)決(jue)議用于公益(yi)目(mu)的(de)(de);無法(fa)按照法(fa)人(ren)(ren)(ren)章程(cheng)的(de)(de)規定或者權力(li)機構的(de)(de)決(jue)議處(chu)理的(de)(de),由(you)主管機關主持轉給宗旨(zhi)相同或者相近(jin)的(de)(de)法(fa)人(ren)(ren)(ren),并向(xiang)社會公告。 第四節 特別法人(ren) 第九十(shi)六條 本節規(gui)定的機關法人(ren)、農村集體經濟(ji)組(zu)(zu)織(zhi)法人(ren)、城鎮農村的合(he)作經濟(ji)組(zu)(zu)織(zhi)法人(ren)、基層(ceng)群(qun)眾性自治(zhi)組(zu)(zu)織(zhi)法人(ren),為(wei)特(te)別法人(ren)。 第九(jiu)十七(qi)條 有(you)(you)獨立經費的(de)機(ji)關和承擔(dan)行政職能的(de)法定機(ji)構從(cong)成(cheng)立之日起,具有(you)(you)機(ji)關法人資格(ge),可(ke)以從(cong)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yao)的(de)民事活動。 第九十八條 機(ji)關(guan)法(fa)(fa)人被撤(che)銷的(de)(de),法(fa)(fa)人終止,其民(min)事(shi)權利和(he)義(yi)務由(you)繼任的(de)(de)機(ji)關(guan)法(fa)(fa)人享有(you)和(he)承擔;沒(mei)有(you)繼任的(de)(de)機(ji)關(guan)法(fa)(fa)人的(de)(de),由(you)作出撤(che)銷決定的(de)(de)機(ji)關(guan)法(fa)(fa)人享有(you)和(he)承擔。 第(di)九(jiu)十九(jiu)條 農(nong)村集體(ti)經(jing)濟組織依法(fa)取得法(fa)人資(zi)格。 法(fa)律、行政法(fa)規(gui)對(dui)農村集體經(jing)濟組織有規(gui)定(ding)的(de),依照(zhao)其規(gui)定(ding)。 第(di)一百條 城鎮農村的合(he)作經濟(ji)組織依法取得法人資格。 法律、行政法規對城鎮農村的合(he)作經濟組織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零(ling)一條 居民(min)委(wei)員(yuan)會、村民(min)委(wei)員(yuan)會具有(you)基(ji)層群(qun)眾性自治組織(zhi)法人資格,可以(yi)從事為(wei)履(lv)行職能所需要(yao)的民(min)事活(huo)動。 未設(she)立(li)村(cun)集體經濟(ji)組織(zhi)的,村(cun)民委員會可以依法代行村(cun)集體經濟(ji)組織(zhi)的職能。 第四(si)章 非(fei)法(fa)人組(zu)織 第一百零二(er)條(tiao) 非法人(ren)組(zu)(zu)織(zhi)(zhi)是不具有法人(ren)資格,但是能夠依法以自己的(de)名義從事(shi)民事(shi)活動的(de)組(zu)(zu)織(zhi)(zhi)。 非法人(ren)組織包括個人(ren)獨資(zi)(zi)企業、合(he)伙企業、不(bu)具有法人(ren)資(zi)(zi)格的(de)專業服務機構等(deng)。 第一百(bai)零(ling)三條(tiao) 非法人組織(zhi)應當依(yi)照法律的(de)規(gui)定(ding)登記。 設立非法人組織,法律、行(xing)政法規規定(ding)須經(jing)有關機(ji)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ding)。 第一百零四條(tiao) 非法人組織的(de)財產不足以(yi)清償債(zhai)務的(de),其出資人或者(zhe)設立人承擔無(wu)限責任。法律另有規定(ding)的(de),依照其規定(ding)。 第一百零五條 非法人(ren)組(zu)織可以確定一人(ren)或(huo)者數人(ren)代表該組(zu)織從事(shi)民(min)事(shi)活動。 第(di)一(yi)百零六條 有下(xia)列情形之一(yi)的,非法人組織解散: (一)章程規定(ding)的(de)(de)存續期間屆(jie)滿或者(zhe)章程規定(ding)的(de)(de)其他解(jie)散事由出現; (二)出資人或者設立人決定解散; (三)法律規(gui)定的其他情(qing)形。 第(di)一百零七(qi)條(tiao) 非(fei)法人組(zu)織(zhi)解散的,應當依法進行清算(suan)。 第(di)一(yi)百零(ling)八(ba)條 非法人組(zu)織除適(shi)用本章規(gui)定(ding)(ding)外(wai),參照(zhao)適(shi)用本法第(di)三章第(di)一(yi)節(jie)的(de)有關(guan)規(gui)定(ding)(ding)。 第五章 民事(shi)權利 第一百(bai)零九條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shou)法(fa)律(lv)保護。 第一百一十條 自(zi)然(ran)人享有生命權(quan)、身(shen)體權(quan)、健康(kang)權(quan)、姓名權(quan)、肖像權(quan)、名譽(yu)(yu)權(quan)、榮(rong)譽(yu)(yu)權(quan)、隱私權(quan)、婚姻自(zi)主權(quan)等權(quan)利。 法(fa)人(ren)、非(fei)法(fa)人(ren)組(zu)織(zhi)享有名(ming)稱權、名(ming)譽(yu)權、榮譽(yu)權等權利。 第(di)一(yi)百一(yi)十(shi)一(yi)條 自(zi)然人(ren)(ren)(ren)的(de)個(ge)人(ren)(ren)(ren)信(xin)息(xi)受法(fa)律(lv)保(bao)(bao)護。任何(he)組織和個(ge)人(ren)(ren)(ren)需要獲取他(ta)人(ren)(ren)(ren)個(ge)人(ren)(ren)(ren)信(xin)息(xi)的(de),應當依法(fa)取得并確(que)保(bao)(bao)信(xin)息(xi)安全,不(bu)(bu)得非法(fa)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ta)人(ren)(ren)(ren)個(ge)人(ren)(ren)(ren)信(xin)息(xi),不(bu)(bu)得非法(fa)買(mai)賣、提供或(huo)者公開他(ta)人(ren)(ren)(ren)個(ge)人(ren)(ren)(ren)信(xin)息(xi)。 第一(yi)百一(yi)十二條 自(zi)然(ran)人(ren)因婚姻、家庭(ting)關系等產生(sheng)的(de)人(ren)身權利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shi)三條(tiao) 民事主體的財(cai)產(chan)權利(li)受法律平(ping)等保護(hu)。 第(di)一百一十四條 民事(shi)主體(ti)依(yi)法享有物權。 物(wu)權(quan)是權(quan)利(li)人(ren)依法(fa)對特定的物(wu)享有(you)直接支配(pei)和排他的權(quan)利(li),包括所有(you)權(quan)、用(yong)益(yi)物(wu)權(quan)和擔保物(wu)權(quan)。 第一(yi)百一(yi)十(shi)五(wu)條 物包括不動(dong)產和動(dong)產。法律規(gui)定(ding)權利(li)作為物權客體的,依(yi)照(zhao)其規(gui)定(ding)。 第一百一十六(liu)條 物權的種類(lei)和內(nei)容,由法律(lv)規(gui)定(ding)。 第一(yi)百(bai)一(yi)十七條 為了公共利益的(de)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de)權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動(dong)產(chan)或(huo)者(zhe)動(dong)產(chan)的(de),應當給予公平、合理(li)的(de)補償。 第一(yi)(yi)百一(yi)(yi)十八條(tiao) 民事主體(ti)依法享有債權。 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li)、不當(dang)得利以及法律(lv)的其他規定,權利人(ren)(ren)請求特定義務(wu)人(ren)(ren)為或(huo)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第一(yi)百一(yi)十九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li)。 第一(yi)百(bai)二十(shi)條(tiao) 民事權益受到侵(qin)(qin)害的,被侵(qin)(qin)權人有權請求侵(qin)(qin)權人承擔侵(qin)(qin)權責(ze)任。 第一(yi)百二十(shi)一(yi)條 沒有法定的(de)或者約(yue)定的(de)義務,為避免(mian)他人(ren)利益受(shou)損失而進行管理的(de)人(ren),有權(quan)請求受(shou)益人(ren)償(chang)還由此支出的(de)必要(yao)費用(yong)。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他人(ren)沒有法律(lv)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shou)損(sun)失的人(ren)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第一百(bai)二十三條 民事(shi)主體依法(fa)享有知識產(chan)權。 知識產(chan)權(quan)是權(quan)利人依(yi)法就下列客體享(xiang)有的專有的權(quan)利: (一)作品; (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she)計; (三)商標; (四(si))地理標志; (五)商業(ye)秘密; (六)集成電(dian)路(lu)布圖設計(ji); (七)植(zhi)物新(xin)品種; (八)法(fa)律(lv)規定(ding)的(de)其他(ta)客體。 第一百(bai)二十四條(tiao) 自(zi)然人依法享(xiang)有繼承權。 自(zi)然人合法(fa)的私有(you)財產,可以依法(fa)繼承。 第一(yi)百二十(shi)五條 民(min)事主體(ti)依法享有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 第一百二十六條 民(min)事主體享有法律規(gui)定的其他民(min)事權利和(he)利益。 第一百二十七條 法律對數據(ju)、網(wang)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you)規定(ding)的,依照其規定(ding)。 第一百二十(shi)八條 法(fa)律(lv)對未成年(nian)人、老年(nian)人、殘疾(ji)人、婦(fu)女(nv)、消費者等的(de)民事權利(li)保護有(you)特別規定的(de),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二十九條 民(min)事(shi)權(quan)利可以(yi)依據民(min)事(shi)法(fa)律行(xing)為、事(shi)實行(xing)為、法(fa)律規定(ding)的(de)事(shi)件或(huo)者法(fa)律規定(ding)的(de)其他方(fang)式取(qu)得。 第(di)一百三(san)十條 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權利(li),不受(shou)干涉。 第一(yi)百三十一(yi)條 民(min)事主體行使權利時,應當履(lv)行法律規定的(de)和(he)當事人約定的(de)義務。 第(di)一百三(san)十二條(tiao) 民事主體不得濫(lan)用民事權利(li)損害國(guo)家利(li)益、社(she)會(hui)公共利(li)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第六(liu)章 民事法律行(xing)為 第(di)一節 一般規(gui)定 第一百(bai)三十(shi)三條 民(min)事(shi)法律行為是民(min)事(shi)主體通(tong)過意思表示設立(li)、變(bian)更、終(zhong)止民(min)事(shi)法律關系的行為。 第(di)一百三十四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基(ji)于雙方或者多方的(de)(de)意思(si)表(biao)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ji)于單方的(de)(de)意思(si)表(biao)示成立。 法人(ren)、非(fei)法人(ren)組織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規(gui)定(ding)的(de)議(yi)事方式和表決程序作出決議(yi)的(de),該決議(yi)行為(wei)成立(li)。 第一百三十(shi)五條 民事法律行(xing)為(wei)可以采用(yong)書(shu)面(mian)形(xing)式(shi)(shi)、口頭形(xing)式(shi)(shi)或(huo)者其他形(xing)式(shi)(shi);法律、行(xing)政法規(gui)規(gui)定(ding)或(huo)者當事人約定(ding)采用(yong)特定(ding)形(xing)式(shi)(shi)的,應當采用(yong)特定(ding)形(xing)式(shi)(shi)。 第一百三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xing)為自成(cheng)立時(shi)生效,但是法律另有(you)規(gui)定或者當(dang)事人另有(you)約(yue)定的除外。 行(xing)為(wei)人非依法律(lv)規定(ding)或者未經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lv)行(xing)為(wei)。 第二節 意思(si)表示(shi) 第一百三十七條 以對話方式作出的(de)意思表(biao)示,相對人(ren)知(zhi)道其內容時生效。 以非(fei)對(dui)(dui)(dui)話方式作(zuo)出的(de)意思(si)表(biao)示,到達相(xiang)對(dui)(dui)(dui)人(ren)時生效。以非(fei)對(dui)(dui)(dui)話方式作(zuo)出的(de)采用數據電(dian)文(wen)(wen)(wen)形式的(de)意思(si)表(biao)示,相(xiang)對(dui)(dui)(dui)人(ren)指定(ding)特定(ding)系(xi)(xi)統接收數據電(dian)文(wen)(wen)(wen)的(de),該(gai)數據電(dian)文(wen)(wen)(wen)進入該(gai)特定(ding)系(xi)(xi)統時生效;未指定(ding)特定(ding)系(xi)(xi)統的(de),相(xiang)對(dui)(dui)(dui)人(ren)知(zhi)道(dao)或者(zhe)應當(dang)(dang)知(zhi)道(dao)該(gai)數據電(dian)文(wen)(wen)(wen)進入其(qi)系(xi)(xi)統時生效。當(dang)(dang)事人(ren)對(dui)(dui)(dui)采用數據電(dian)文(wen)(wen)(wen)形式的(de)意思(si)表(biao)示的(de)生效時間另有(you)約(yue)定(ding)的(de),按照其(qi)約(yue)定(ding)。 第(di)一百(bai)三十八條 無(wu)相對(dui)人的(de)意(yi)思表示(shi),表示(shi)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ding)(ding)的(de),依照(zhao)其規定(ding)(ding)。 第一百三十九條 以公告方式作(zuo)出的(de)意(yi)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xiao)。 第一百四十條 行為人可以明示(shi)(shi)或者(zhe)默示(shi)(shi)作出意思(si)表示(shi)(shi)。 沉默只有在(zai)有法(fa)律(lv)規定(ding)、當(dang)事人約定(ding)或者符合(he)當(dang)事人之間的交易習(xi)慣(guan)時(shi),才可以(yi)視為(wei)意思表示。 第(di)一(yi)百(bai)四十一(yi)條 行為(wei)人可以撤回意思(si)(si)表示。撤回意思(si)(si)表示的通知應當(dang)在(zai)意思(si)(si)表示到達相(xiang)(xiang)對(dui)人前或者與意思(si)(si)表示同時到達相(xiang)(xiang)對(dui)人。 第一百四十二條 有(you)相對(dui)人的(de)(de)意思(si)表示的(de)(de)解釋,應當按照所(suo)使用的(de)(de)詞(ci)句,結合相關條款、行(xing)為的(de)(de)性質和目(mu)的(de)(de)、習慣以及誠信原則,確定(ding)意思(si)表示的(de)(de)含義。 無相(xiang)對人的(de)意思(si)表示的(de)解釋,不能(neng)完(wan)全拘泥于所使(shi)用的(de)詞句(ju),而應當結(jie)合相(xiang)關條款、行為的(de)性(xing)質和目的(de)、習(xi)慣以(yi)及誠(cheng)信原則,確定(ding)行為人的(de)真實意思(si)。 第(di)三節 民(min)事法(fa)律行(xing)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bei)下列(lie)條件的民(min)事法(fa)律行為有(you)效: (一)行為人具有(you)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yi)思(si)表(biao)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fa)律、行政法(fa)規(gui)的(de)強制性規(gui)定(ding),不違背公序(xu)良(liang)俗。 第一百(bai)四(si)(si)十四(si)(si)條 無民(min)事(shi)行為(wei)能力人實施的民(min)事(shi)法律行為(wei)無效(xiao)。 第一百四十五條(tiao) 限制民事行(xing)為(wei)(wei)(wei)能力人實施(shi)的(de)(de)純獲(huo)利益的(de)(de)民事法律(lv)行(xing)為(wei)(wei)(wei)或(huo)者(zhe)與其年齡(ling)、智力、精神健康狀況(kuang)相適應的(de)(de)民事法律(lv)行(xing)為(wei)(wei)(wei)有(you)效;實施(shi)的(de)(de)其他民事法律(lv)行(xing)為(wei)(wei)(wei)經法定代(dai)理(li)人同意或(huo)者(zhe)追認后有(you)效。 相對人(ren)可以(yi)催告法定代理(li)人(ren)自收到通知(zhi)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yi)追(zhui)(zhui)認(ren)。法定代理(li)人(ren)未作(zuo)(zuo)表示(shi)的,視為拒絕追(zhui)(zhui)認(ren)。民事法律(lv)行(xing)為被追(zhui)(zhui)認(ren)前(qian),善(shan)意相對人(ren)有撤(che)銷的權利。撤(che)銷應當以(yi)通知(zhi)的方式(shi)作(zuo)(zuo)出。 第一(yi)百四十六條 行(xing)(xing)為人(ren)與相對(dui)人(ren)以虛假的意(yi)思表示實(shi)施的民事法律行(xing)(xing)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si)表(biao)示隱藏的民事法(fa)律行為(wei)的效(xiao)力,依(yi)照有關法(fa)律規定處理(li)。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于重大(da)誤解實施的民事法(fa)律行(xing)(xing)為(wei)(wei),行(xing)(xing)為(wei)(wei)人有權請求(qiu)人民法(fa)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bai)四十八條(tiao) 一方(fang)以欺(qi)詐手段,使(shi)對方(fang)在違背真(zhen)實意思的(de)情況(kuang)下實施的(de)民事法律行(xing)為,受欺(qi)詐方(fang)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yi)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qi)詐(zha)行(xing)為,使一(yi)方在違背真實意(yi)思的情(qing)況(kuang)下實施的民(min)事(shi)法(fa)(fa)律行(xing)為,對方知(zhi)道(dao)或者應當知(zhi)道(dao)該欺(qi)詐(zha)行(xing)為的,受欺(qi)詐(zha)方有權請求人民(min)法(fa)(fa)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xiao)。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fang)或(huo)者第三人以(yi)脅迫手段,使對方(fang)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qing)況下實施(shi)的民事法律行為(wei),受脅迫方(fang)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huo)者仲裁(cai)機構予(yu)以(yi)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fang)利用對方(fang)處于危困(kun)狀態、缺乏(fa)判斷(duan)能力等情形,致使(shi)民(min)事法律行(xing)為成(cheng)立時顯(xian)失公平的,受損害方(fang)有權請求人民(min)法院(yuan)或(huo)者(zhe)仲裁機構(gou)予以撤銷(xiao)。 第一(yi)百五十二(er)條 有(you)下列情形之一(yi)的,撤銷(xiao)權(quan)消(xiao)滅: (一(yi))當(dang)事(shi)(shi)人自知道或(huo)者應(ying)當(dang)知道撤(che)銷(xiao)事(shi)(shi)由之日起一(yi)年內、重大(da)誤解的(de)當(dang)事(shi)(shi)人自知道或(huo)者應(ying)當(dang)知道撤(che)銷(xiao)事(shi)(shi)由之日起三個(ge)月內沒(mei)有(you)行使撤(che)銷(xiao)權; (二)當(dang)事(shi)人受脅迫(po)(po),自脅迫(po)(po)行為(wei)終止之日起一(yi)年(nian)內(nei)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san))當(dang)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biao)示或(huo)者以自己的(de)行為表(biao)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min)事法律行為(wei)發(fa)生之日起五(wu)年(nian)內沒有行使撤(che)銷權(quan)的,撤(che)銷權(quan)消滅(mie)。 第一(yi)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fa)律(lv)、行政(zheng)法(fa)規的強制性規定(ding)的民事法(fa)律(lv)行為(wei)無效,但(dan)是該強制性規定(ding)不導致該民事法(fa)律(lv)行為(wei)無效的除(chu)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de)民事法律行為(wei)無效。 第一(yi)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ren)與相對人(ren)惡意串通,損害他人(ren)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yi)百五十五條 無(wu)效的或者被撤(che)銷的民事法(fa)律(lv)行為(wei)自始(shi)沒有法(fa)律(lv)約束(shu)力。 第一百五十(shi)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ying)響其他部分效力的(de),其他部分仍然有(you)效。 第(di)一(yi)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fa)律行(xing)為無效(xiao)(xiao)、被撤銷(xiao)或(huo)者確定(ding)(ding)不發生(sheng)效(xiao)(xiao)力后,行(xing)為人(ren)因該行(xing)為取得(de)的(de)財(cai)產,應(ying)(ying)當(dang)予(yu)以返(fan)(fan)還(huan);不能返(fan)(fan)還(huan)或(huo)者沒(mei)有(you)(you)必(bi)要返(fan)(fan)還(huan)的(de),應(ying)(ying)當(dang)折價(jia)補償。有(you)(you)過錯的(de)一(yi)方(fang)應(ying)(ying)當(dang)賠(pei)償對方(fang)由此所(suo)受到的(de)損失;各方(fang)都有(you)(you)過錯的(de),應(ying)(ying)當(dang)各自(zi)承(cheng)擔相(xiang)應(ying)(ying)的(de)責任。法(fa)律另(ling)有(you)(you)規(gui)定(ding)(ding)的(de),依照其規(gui)定(ding)(ding)。 第四(si)節 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 第一百五十八條(tiao)(tiao) 民事(shi)(shi)法(fa)律行(xing)為(wei)可以(yi)附條(tiao)(tiao)件(jian),但是按照其性質(zhi)不得附條(tiao)(tiao)件(jian)的(de)除外。附生(sheng)效(xiao)條(tiao)(tiao)件(jian)的(de)民事(shi)(shi)法(fa)律行(xing)為(wei),自條(tiao)(tiao)件(jian)成就時生(sheng)效(xiao)。附解除條(tiao)(tiao)件(jian)的(de)民事(shi)(shi)法(fa)律行(xing)為(wei),自條(tiao)(tiao)件(jian)成就時失效(xiao)。 第一百五十九條(tiao) 附(fu)條(tiao)件的(de)(de)(de)民事(shi)法律(lv)行為(wei)(wei),當(dang)事(shi)人(ren)為(wei)(wei)自己的(de)(de)(de)利益不正當(dang)地(di)阻(zu)止條(tiao)件成(cheng)(cheng)就(jiu)(jiu)的(de)(de)(de),視(shi)為(wei)(wei)條(tiao)件已(yi)成(cheng)(cheng)就(jiu)(jiu);不正當(dang)地(di)促成(cheng)(cheng)條(tiao)件成(cheng)(cheng)就(jiu)(jiu)的(de)(de)(de),視(shi)為(wei)(wei)條(tiao)件不成(cheng)(cheng)就(jiu)(jiu)。 第一百六(liu)十(shi)條 民(min)事法(fa)律行(xing)(xing)為(wei)可以附(fu)(fu)期(qi)(qi)(qi)限(xian)(xian)(xian)(xian),但是(shi)按照其性質不得附(fu)(fu)期(qi)(qi)(qi)限(xian)(xian)(xian)(xian)的除外(wai)。附(fu)(fu)生效期(qi)(qi)(qi)限(xian)(xian)(xian)(xian)的民(min)事法(fa)律行(xing)(xing)為(wei),自期(qi)(qi)(qi)限(xian)(xian)(xian)(xian)屆(jie)至時生效。附(fu)(fu)終止期(qi)(qi)(qi)限(xian)(xian)(xian)(xian)的民(min)事法(fa)律行(xing)(xing)為(wei),自期(qi)(qi)(qi)限(xian)(xian)(xian)(xian)屆(jie)滿時失效。 第七章 代理 第(di)一節(jie) 一般(ban)規定 第一百(bai)六十一條 民事主(zhu)體可以通過代(dai)理人實施(shi)民事法律行為(wei)。 依照法(fa)律規定、當事人約(yue)定或者民事法(fa)律行為(wei)的性質(zhi),應當由本人親自(zi)實施的民事法(fa)律行為(wei),不得代理(li)。 第一(yi)百(bai)六十二(er)條(tiao) 代(dai)(dai)理(li)人(ren)(ren)在代(dai)(dai)理(li)權限內,以被(bei)代(dai)(dai)理(li)人(ren)(ren)名義實施(shi)的民事(shi)法律行為,對被(bei)代(dai)(dai)理(li)人(ren)(ren)發生效(xiao)力(li)。 第一百六十三條 代理(li)包括委(wei)托(tuo)代理(li)和法定代理(li)。 委(wei)托代(dai)理(li)人按(an)照被(bei)代(dai)理(li)人的委(wei)托行使代(dai)理(li)權。法定代(dai)理(li)人依(yi)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dai)理(li)權。 第一(yi)百(bai)六十(shi)四條 代理人不履行(xing)或者不完全履行(xing)職責,造成(cheng)被代理人損(sun)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ren)。 代理(li)(li)人和相對(dui)人惡意串通,損(sun)害被代理(li)(li)人合法權益(yi)的,代理(li)(li)人和相對(dui)人應當(dang)承擔連帶責任。 第(di)二(er)節 委托代(dai)理 第一百六十五條 委托代理授權采用書面(mian)形式的,授權委托書應(ying)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shi)項、權限和期(qi)間(jian),并由被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一(yi)百六(liu)(liu)十六(liu)(liu)條 數人為(wei)同一(yi)代理(li)事項的(de)代理(li)人的(de),應(ying)當共同行使代理(li)權,但是當事人另(ling)有約定(ding)的(de)除外。 第一百六十七條 代理人知(zhi)道(dao)或者(zhe)應(ying)當知(zhi)道(dao)代理事項違法(fa)仍然實施代理行為(wei),或者(zhe)被(bei)代理人知(zhi)道(dao)或者(zhe)應(ying)當知(zhi)道(dao)代理人的代理行為(wei)違法(fa)未作反對(dui)表示的,被(bei)代理人和(he)代理人應(ying)當承擔(dan)連帶責任(ren)。 第一百六十(shi)八條(tiao) 代(dai)理(li)人不得以被代(dai)理(li)人的(de)名(ming)義與(yu)自己實(shi)施民事法(fa)律行為,但(dan)是(shi)被代(dai)理(li)人同意或者追認的(de)除外(wai)。 代(dai)(dai)理(li)人(ren)不(bu)得以被(bei)代(dai)(dai)理(li)人(ren)的名義與自己同(tong)時代(dai)(dai)理(li)的其他人(ren)實施民事法律(lv)行為,但是被(bei)代(dai)(dai)理(li)的雙方同(tong)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第一百六十(shi)九條 代理人(ren)需要轉委(wei)托第三(san)人(ren)代理的,應(ying)當取得(de)被代理人(ren)的同(tong)意或者追認。 轉(zhuan)委托代理(li)經被代理(li)人(ren)同(tong)意或者追認的(de),被代理(li)人(ren)可以就(jiu)代理(li)事務直接(jie)指示轉(zhuan)委托的(de)第三人(ren),代理(li)人(ren)僅就(jiu)第三人(ren)的(de)選(xuan)任以及對第三人(ren)的(de)指示承(cheng)擔責任。 轉委(wei)托代理(li)(li)未經被(bei)代理(li)(li)人(ren)同意或(huo)者(zhe)追(zhui)認的(de),代理(li)(li)人(ren)應(ying)當(dang)對轉委(wei)托的(de)第三人(ren)的(de)行為承擔責任(ren),但是在緊急情況下(xia)代理(li)(li)人(ren)為了維護被(bei)代理(li)(li)人(ren)的(de)利(li)益(yi)需要(yao)轉委(wei)托第三人(ren)代理(li)(li)的(de)除外。 第一百七(qi)十條 執行法(fa)(fa)人(ren)或者非法(fa)(fa)人(ren)組(zu)織工作任務的(de)人(ren)員,就(jiu)其(qi)職權范圍(wei)內(nei)的(de)事項,以法(fa)(fa)人(ren)或者非法(fa)(fa)人(ren)組(zu)織的(de)名義實施民事法(fa)(fa)律行為,對(dui)法(fa)(fa)人(ren)或者非法(fa)(fa)人(ren)組(zu)織發生效(xiao)力。 法(fa)人或者非法(fa)人組(zu)織(zhi)對(dui)執行其工作任務的(de)人員職權(quan)范圍(wei)的(de)限制,不得對(dui)抗(kang)善意(yi)相(xiang)對(dui)人。 第一(yi)百七十一(yi)條 行為人沒(mei)有代(dai)理(li)(li)權(quan)、超越代(dai)理(li)(li)權(quan)或(huo)者代(dai)理(li)(li)權(quan)終止后,仍(reng)然實施代(dai)理(li)(li)行為,未經被(bei)代(dai)理(li)(li)人追認(ren)的(de),對被(bei)代(dai)理(li)(li)人不(bu)發生效(xiao)力。 相(xiang)對人(ren)可以催(cui)告被代理(li)人(ren)自收到(dao)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li)人(ren)未作表示(shi)的,視為(wei)(wei)拒絕追認。行為(wei)(wei)人(ren)實施的行為(wei)(wei)被追認前,善意相(xiang)對人(ren)有撤(che)銷的權利。撤(che)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chu)。 行(xing)(xing)為(wei)(wei)人(ren)實(shi)施(shi)的(de)(de)行(xing)(xing)為(wei)(wei)未被追(zhui)認的(de)(de),善意相(xiang)對人(ren)有權(quan)請求行(xing)(xing)為(wei)(wei)人(ren)履行(xing)(xing)債務或者就其受到(dao)的(de)(de)損害請求行(xing)(xing)為(wei)(wei)人(ren)賠償,但是賠償的(de)(de)范圍不得(de)超過被代理人(ren)追(zhui)認時(shi)相(xiang)對人(ren)所能(neng)獲得(de)的(de)(de)利益。 相(xiang)對人(ren)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ren)無(wu)權代(dai)理的,相(xiang)對人(ren)和行為人(ren)按照(zhao)各(ge)自的過(guo)錯承擔(dan)責任。 第(di)一(yi)百七(qi)十二條 行(xing)為(wei)人(ren)沒(mei)有(you)(you)代(dai)(dai)理(li)權(quan)、超越代(dai)(dai)理(li)權(quan)或者代(dai)(dai)理(li)權(quan)終止后,仍然實施(shi)代(dai)(dai)理(li)行(xing)為(wei),相(xiang)對人(ren)有(you)(you)理(li)由相(xiang)信行(xing)為(wei)人(ren)有(you)(you)代(dai)(dai)理(li)權(quan)的,代(dai)(dai)理(li)行(xing)為(wei)有(you)(you)效(xiao)。 第三節(jie) 代理終止(zhi) 第(di)一(yi)百(bai)七十三條 有下(xia)列情(qing)形之一(yi)的(de),委托代理終止: (一(yi))代理期(qi)間屆滿或者代理事(shi)務(wu)完(wan)成; (二)被代理(li)人取(qu)消委托或者(zhe)代理(li)人辭去委托; (三)代理人喪失(shi)民(min)事行為能(neng)力; (四)代(dai)理(li)人或(huo)者(zhe)被代(dai)理(li)人死亡; (五)作(zuo)為代理(li)人(ren)或者被代理(li)人(ren)的法(fa)人(ren)、非法(fa)人(ren)組織終止。 第一百(bai)七十四條 被代(dai)理人(ren)死亡后,有下(xia)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代(dai)理人(ren)實施的代(dai)理行(xing)為有效: (一(yi))代(dai)理(li)人不(bu)知道(dao)并且不(bu)應當知道(dao)被代(dai)理(li)人死亡; (二(er))被代(dai)理(li)人的繼承人予(yu)以(yi)承認; (三)授(shou)權(quan)中明確代理(li)權(quan)在代理(li)事務完成時終(zhong)止; (四)被代理(li)人(ren)(ren)死亡前已(yi)經實施,為了被代理(li)人(ren)(ren)的(de)(de)繼承(cheng)人(ren)(ren)的(de)(de)利益(yi)繼續代理(li)。 作為被代(dai)理人的法人、非法人組織終止的,參照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yi)百七十五條 有下(xia)列情(qing)形(xing)之一(yi)的,法定(ding)代(dai)理(li)終止: (一)被(bei)代(dai)理人(ren)取得或者恢復完全(quan)民事(shi)行為(wei)能力; (二)代(dai)理人喪(sang)失民(min)事(shi)行為(wei)能力(li); (三)代(dai)理人或者被代(dai)理人死亡;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di)八章 民事(shi)責任 第(di)一(yi)百(bai)七(qi)十六(liu)條(tiao) 民事(shi)主(zhu)體依(yi)照法律規定(ding)和當事(shi)人(ren)約(yue)定(ding),履行民事(shi)義務,承擔(dan)民事(shi)責任。 第一百七十七條 二人以上依(yi)法(fa)承擔按份責(ze)任,能夠確定責(ze)任大(da)小(xiao)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ze)任;難以確定責(ze)任大(da)小(xiao)的,平(ping)均承擔責(ze)任。 第一百七十八條(tiao) 二(er)人以(yi)上依法承擔(dan)連帶責(ze)任的,權(quan)利人有(you)權(quan)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ze)任人承擔(dan)責(ze)任。 連(lian)帶責(ze)(ze)任(ren)人的責(ze)(ze)任(ren)份(fen)額(e)根據各自(zi)責(ze)(ze)任(ren)大小確定(ding);難以確定(ding)責(ze)(ze)任(ren)大小的,平(ping)均承擔責(ze)(ze)任(ren)。實際承擔責(ze)(ze)任(ren)超過自(zi)己責(ze)(ze)任(ren)份(fen)額(e)的連(lian)帶責(ze)(ze)任(ren)人,有(you)權向其他連(lian)帶責(ze)(ze)任(ren)人追償。 連(lian)帶責(ze)任(ren),由法(fa)律(lv)規定(ding)或者(zhe)當事(shi)人約(yue)定(ding)。 第一(yi)百七十九條 承(cheng)擔(dan)民事責任的方(fang)式主要(yao)有: (一(yi))停止侵害; (二)排(pai)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fan)還財產; (五)恢(hui)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huan); (七(qi))繼(ji)續履行; (八)賠(pei)償(chang)損失(shi); (九)支(zhi)付(fu)違約金; (十(shi))消除影響、恢(hui)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dao)歉(qian)。 法律(lv)規定懲罰性賠(pei)償(chang)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tiao)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ke)以單獨適(shi)(shi)用,也可(ke)以合(he)并適(shi)(shi)用。 第(di)一百(bai)八十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lv)行民事義(yi)務(wu)的,不承擔民事責(ze)任(ren)。法律另有規定(ding)的,依(yi)照其規定(ding)。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jian)、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qing)況(kuang)。 第(di)一百八(ba)十一條 因正當(dang)防(fang)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ze)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de)限度,造(zao)成不應有的(de)損(sun)害(hai)的(de),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shi)當的(de)民事(shi)責任。 第一百八十二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de),由引起險情(qing)發生的(de)人承(cheng)擔民事責任。 危(wei)險由自(zi)然原(yuan)因引起的(de),緊(jin)急避險人不承(cheng)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chang)。 緊(jin)急避險采取措施(shi)不當或(huo)者超過必要的(de)限度,造成(cheng)不應有的(de)損害的(de),緊(jin)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de)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ba)十三條 因(yin)保護他(ta)人(ren)(ren)民(min)(min)事(shi)權(quan)益(yi)使自己受(shou)(shou)到損(sun)害(hai)的(de),由侵權(quan)人(ren)(ren)承擔(dan)民(min)(min)事(shi)責任(ren),受(shou)(shou)益(yi)人(ren)(ren)可以給予適當補(bu)償。沒有侵權(quan)人(ren)(ren)、侵權(quan)人(ren)(ren)逃逸或者無力承擔(dan)民(min)(min)事(shi)責任(ren),受(shou)(shou)害(hai)人(ren)(ren)請求補(bu)償的(de),受(shou)(shou)益(yi)人(ren)(ren)應當給予適當補(bu)償。 第一百(bai)八十四條 因自(zi)愿實(shi)施緊急救助(zhu)行為造成受助(zhu)人(ren)損(sun)害的,救助(zhu)人(ren)不(bu)承擔民事責任。 第(di)一百八十(shi)五條 侵害(hai)英(ying)雄烈士(shi)等的(de)姓名(ming)、肖像、名(ming)譽、榮譽,損害(hai)社(she)會公(gong)共利益的(de),應當承擔民事責任(ren)。 第一(yi)百八十六(liu)條 因當(dang)事人一(yi)方(fang)的(de)(de)違約行為,損害(hai)(hai)對方(fang)人身權(quan)(quan)益、財產權(quan)(quan)益的(de)(de),受損害(hai)(hai)方(fang)有權(quan)(quan)選擇請求其(qi)承擔(dan)違約責任(ren)或者侵權(quan)(quan)責任(ren)。 第(di)一百八(ba)十七條(tiao) 民事(shi)(shi)主(zhu)體因(yin)同一行(xing)為應當(dang)承(cheng)擔民事(shi)(shi)責(ze)(ze)任(ren)(ren)、行(xing)政(zheng)責(ze)(ze)任(ren)(ren)和刑事(shi)(shi)責(ze)(ze)任(ren)(ren)的,承(cheng)擔行(xing)政(zheng)責(ze)(ze)任(ren)(ren)或者刑事(shi)(shi)責(ze)(ze)任(ren)(ren)不影響(xiang)承(cheng)擔民事(shi)(shi)責(ze)(ze)任(ren)(ren);民事(shi)(shi)主(zhu)體的財產(chan)不足(zu)以(yi)支(zhi)付的,優先用(yong)于承(cheng)擔民事(shi)(shi)責(ze)(ze)任(ren)(ren)。 第(di)九章 訴訟時效 第(di)一百八(ba)十八(ba)條 向人(ren)民法(fa)院(yuan)請求(qiu)保護民事(shi)權(quan)利的(de)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fa)律(lv)另有規(gui)定(ding)(ding)的(de),依照其(qi)規(gui)定(ding)(ding)。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quan)(quan)利(li)(li)人(ren)知(zhi)道或者應當知(zhi)道權(quan)(quan)利(li)(li)受(shou)到損(sun)害(hai)以(yi)及義務人(ren)之(zhi)(zhi)日(ri)起(qi)(qi)計算。法律另有規定(ding)(ding)的,依(yi)照其規定(ding)(ding)。但(dan)是自權(quan)(quan)利(li)(li)受(shou)到損(sun)害(hai)之(zhi)(zhi)日(ri)起(qi)(qi)超(chao)過二十年的,人(ren)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kuang)的,人(ren)民法院可以(yi)根據權(quan)(quan)利(li)(li)人(ren)的申請決定(ding)(ding)延長。 第一百八十九條(tiao) 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qi)履行的,訴訟(song)時效期(qi)間自(zi)最后一期(qi)履行期(qi)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一百九十條 無(wu)民(min)事(shi)行為能力(li)人(ren)(ren)或者(zhe)限(xian)制民(min)事(shi)行為能力(li)人(ren)(ren)對其法定(ding)代(dai)理人(ren)(ren)的請求權(quan)的訴訟(song)時效期間,自該法定(ding)代(dai)理終止之日起計(ji)算(suan)。 第一百(bai)九十一條 未成年(nian)人遭受性(xing)侵害的(de)損害賠償請求權(quan)的(de)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nian)滿十八周歲(sui)之日起計(ji)算。 第一百(bai)九十二條(tiao) 訴(su)訟時效(xiao)期間屆滿(man)的(de),義務(wu)(wu)人可以提出不(bu)履行義務(wu)(wu)的(de)抗辯。 訴(su)訟時效期間(jian)屆滿(man)后(hou),義(yi)務人(ren)同意履(lv)(lv)行的(de),不得以訴(su)訟時效期間(jian)屆滿(man)為由抗辯;義(yi)務人(ren)已自愿(yuan)履(lv)(lv)行的(de),不得請求返還。 第一(yi)百九(jiu)十(shi)三(san)條 人(ren)民法院不得(de)主動適用(yong)訴訟時效的規定(ding)。 第一百九(jiu)十四(si)條(tiao) 在訴(su)訟時效(xiao)期間的(de)最(zui)后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xing)使(shi)請求權的(de),訴(su)訟時效(xiao)中止(zhi): (一)不可抗力; (二)無民事(shi)行為能(neng)(neng)力(li)人或者限(xian)制民事(shi)行為能(neng)(neng)力(li)人沒(mei)有法定代(dai)理(li)人,或者法定代(dai)理(li)人死亡、喪失(shi)民事(shi)行為能(neng)(neng)力(li)、喪失(shi)代(dai)理(li)權; (三)繼(ji)承開始后未確定繼(ji)承人(ren)或者遺(yi)產(chan)管理(li)人(ren); (四(si))權利人(ren)(ren)被義務人(ren)(ren)或(huo)者(zhe)其他人(ren)(ren)控制; (五)其(qi)他導致(zhi)權利人不能(neng)行使(shi)請求權的(de)障礙。 自(zi)中止時(shi)效(xiao)的原因消除(chu)之日起(qi)滿六(liu)個(ge)月(yue),訴(su)訟(song)時(shi)效(xiao)期間屆滿。 第(di)一百(bai)九十五條 有(you)下列(lie)情(qing)形之一的,訴訟(song)時效(xiao)中斷,從中斷、有(you)關(guan)程(cheng)序(xu)終結時起,訴訟(song)時效(xiao)期間重新計算: (一)權利人向(xiang)義務人提出履行請(qing)求; (二)義(yi)務人同意履(lv)行義(yi)務; (三(san))權利人提起訴(su)訟或(huo)者申請仲裁; (四)與(yu)提起訴訟或者申請(qing)仲裁(cai)具有(you)同等(deng)效力的(de)其他情形(xing)。 第一百(bai)九十六條(tiao) 下列請求(qiu)權不適用訴(su)訟時效(xiao)的規定: (一(yi))請(qing)求停止(zhi)侵害(hai)、排除(chu)妨礙、消(xiao)除(chu)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quan)和登記的動產物權(quan)的權(quan)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yang)(yang)(yang)費(fei)、贍(shan)養(yang)(yang)(yang)費(fei)或者扶養(yang)(yang)(yang)費(fei); (四)依法不(bu)適(shi)用(yong)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第一百(bai)九十七(qi)條 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fang)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ding),當事人約定(ding)無效。 當事人對訴訟時效(xiao)利(li)益(yi)的(de)預先放棄無效(xiao)。 第一百九十(shi)八條(tiao) 法律對仲(zhong)裁時(shi)效有規(gui)(gui)定(ding)的(de),依照(zhao)其規(gui)(gui)定(ding);沒有規(gui)(gui)定(ding)的(de),適用訴訟時(shi)效的(de)規(gui)(gui)定(ding)。 第一(yi)百九十九條 法律(lv)規(gui)定(ding)或(huo)者當事(shi)人約(yue)定(ding)的撤銷權(quan)(quan)(quan)、解除(chu)權(quan)(quan)(quan)等權(quan)(quan)(quan)利(li)的存續(xu)期間,除(chu)法律(lv)另(ling)有規(gui)定(ding)外,自權(quan)(quan)(quan)利(li)人知道(dao)或(huo)者應當知道(dao)權(quan)(quan)(quan)利(li)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su)訟時效中(zhong)止、中(zhong)斷(duan)和延長的規(gui)定(ding)。存續(xu)期間屆滿,撤銷權(quan)(quan)(quan)、解除(chu)權(quan)(quan)(quan)等權(quan)(quan)(quan)利(li)消(xiao)滅。 第(di)十章 期間計(ji)算 第(di)二百(bai)條 民法所稱(cheng)的期間(jian)按照(zhao)公歷年(nian)、月、日、小時計(ji)算(suan)。 第(di)二百零一(yi)條 按照年(nian)、月、日(ri)(ri)計算期間的(de),開始的(de)當(dang)日(ri)(ri)不計入,自下一(yi)日(ri)(ri)開始計算。 按照小時計算(suan)(suan)期間(jian)的(de)(de),自法律規定或者當(dang)事人(ren)約(yue)定的(de)(de)時間(jian)開始計算(suan)(suan)。 第二百零二條 按(an)照(zhao)年(nian)、月(yue)計算期(qi)(qi)間的(de),到期(qi)(qi)月(yue)的(de)對應日(ri)為期(qi)(qi)間的(de)最后一(yi)日(ri);沒(mei)有對應日(ri)的(de),月(yue)末日(ri)為期(qi)(qi)間的(de)最后一(yi)日(ri)。 第二百零三條 期間的(de)最(zui)(zui)后一日(ri)是法定(ding)休假日(ri)的(de),以法定(ding)休假日(ri)結束的(de)次日(ri)為期間的(de)最(zui)(zui)后一日(ri)。 期間(jian)(jian)的最后一(yi)日的截(jie)止(zhi)時間(jian)(jian)為二(er)十四時;有業務(wu)時間(jian)(jian)的,停止(zhi)業務(wu)活動的時間(jian)(jian)為截(jie)止(zhi)時間(jian)(jian)。 第二百零四條 期間的計算方法依照本(ben)法的規定,但是法律另有(you)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you)約定的除外。 第十一章 附則 第(di)二(er)百零五條 民(min)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kuo)本數;所稱的“不(bu)滿”“超過”“以外”,不(bu)包括(kuo)本數。 第二百(bai)零(ling)六條 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qi)施行。 |